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1篇
  免费   1082篇
  国内免费   1962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3009篇
地球物理   1114篇
地质学   985篇
海洋学   586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59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David Dunkerley 《水文研究》2012,26(15):2211-2224
Small plots and a dripper rainfall simulator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nsity fluctuations (‘event profile’) within simulated rainfall events on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from bare, crusted dryland soils. Rainfall was applied at mean rain rates of 10 mm/h. Fourteen simulated rainfall events each involved more than 5000 changes of intensity and included multipeak events with a 25‐mm/h peak of intensity early in the event or late in the event and an event that included a temporary cessation of rain. These are all event profiles commonly seen in natural rain but rarely addressed in rainfall simulation. A rectangular event profile of constant intensity, as commonly used in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as also adopted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vent profile exert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for these soils and rainfall event profiles. ‘Uniform’ events of unvarying intensity yielded the lowest total runoff, the lowest peak runoff rate and the lowest runoff ratio (0.13). These parameters increased for ‘early peak’ profiles (runoff ratio 0.24) and reached maxima for ‘late peak’ profiles (runoff ratio 0.50). Differences in runoff ratio and peak runoff rate between the ‘uniform’ event profile and those of varying intensity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p ≤ 0.01. Compared with ‘uniform’ runs, the varying intensity runs yielded larger runoff ratios and peak runoff rates, exceeding those of the ‘uniform’ events by 85%–570%.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 small‐plot studies of infiltration and erosion, the continued use of constant rainfall intensity simulations may be sacrific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misrepresenting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runoff gener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ecohydrology of the research site, an area of contour‐aligned banded vegetation in which runoff and runon ar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are highlight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2.
总结了凤鸣地震考察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震中区一带地震影响烈度为Ⅳ度,圈定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983.
地震灾害评估软件烈度衰减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成后,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中烈度衰减系数采用经验参数,计算出的烈度范围与实际地震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收集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新的烈度衰减系数,并通过软件验证,其计算的烈度范围比采用原系数计算的烈度范围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84.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后,丰富的地震灾情信息和准确的地震烈度图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构建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的灾情信息转化成结构化的灾情信息。并将网络地震灾情信息与地震烈度相结合,进行地震烈度判定,从而对地震应急期的烈度快速评定结果进行修正拟合。  相似文献   
985.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首先对2007年3次船舶辐射通量观测进行模拟,以检验WRF对长波和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使用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环流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表层温度能够显著改进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而对长波辐射通量模拟的改进不明显。然后,将业务化运行的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后报的逐时海洋表面温度(SST)作为WRF底边界条件,对2008年15号强台风"蔷薇"(Jangmi)过程进行了数值后报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NCEP/NCAR的SST试验后报的台风中心位置偏差相比,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SST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蔷薇"的路径模拟,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11%,尤其在台风减弱阶段,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37%。台风强度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下垫面SST的变化敏感性不同。台风路径附近的海表面温度下降会导致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弱台风强度。  相似文献   
986.
利用零降水日对广东沿海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成因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海温(SST)对次年夏季广东沿海地区降水有明显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年代际变异;南海SST影响广东省夏季降水的敏感区域在不同的年代际阶段都非常靠近广东省,局地性非常明显。局地的海气相互作用对广东沿海夏季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7.
几种鱼礁模型对真鲷诱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方  唐衍力  唐曼  张萍萍 《海洋科学》2012,36(11):85-89
观察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对4种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诱集效果最好的1种模型礁,研究该模型礁在不同光强下诱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未投放礁时,真鲷在水槽中的分布无选择性,呈随机分布;而投礁后各种模型礁均能对真鲷产生诱集效果,真鲷在鱼礁标志区的分布率从6%提高到17.89%~21.50%,其中以表面积大且无孔的 D型模型礁的诱集效果最好;双模型礁投放后对真鲷的聚集率均在20%以上,其中表面积大且有孔的2个模型礁聚集率最大;随光强增强,真鲷的聚集率不断下降,研究发现这可能与真鲷的领域行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88.
大连海域近海面湍流结构及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海北部大连海域2009年10月—11月的近海面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对湍流强度、方差相似关系、风速与温度分量谱及湍流通量协谱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在海风环境下湍流强度随着风速的增大逐渐减小,且强度均小于0.5;湍流方差相似关系基本上满足1/3定律,近中性环境下无量纲化三维风速方差主要受海滨地形的影响;各速度分量谱在惯性副区符合理论上的-2/3次幂规律,不稳定条件下由于湿度因素的影响,温度谱谱线在高频部分收缩较差,略有上翘;动量谱在惯性副区更接近-2/3幂率,感热谱在惯性区基本符合-4/3的分布,但是谱线分布与稳定度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89.
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异常偏高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1980—201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场资料,对中国渤黄海沿海2月份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以及异常偏高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2月份的海平面达到近30年的高值,冬季高海平面导致全年平均海平面偏高。近两年2月份海平面处于多个长周期振动的高位重合期,各振幅叠加的结果近100 mm,对海平面起了明显的抬升作用。高海平面使得辽宁、河北以及山东等沿岸地区的海水入侵距离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均有所增加,海岸侵蚀加重;上海在2009—2010年连续2年2月份发生了近年较严重的咸潮入侵。2009年和2010年2月份,气压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冬季季风显著偏弱,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0.
近6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年代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年代总体较强,后25年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